高入云端的雪山,清晨靜謐的湖泊,繁盛茂密的森林······這美若畫境的另一面則是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的迪慶州維西縣。
自2018年,云南農擔公司在迪慶州設立分支機構,四載芳華,我與我的伙伴扎根這里,足跡走遍了藏區的山山水水,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農擔助力我省藏區脫貧攻堅的使命與決心。
漫漫扶貧路 濃濃民生情
處理完手邊的項目盡調,我便當即返回與農行前往五境鄉進行實地調查。通過調查,我們了解到尋求金融支持的是一家帶動建檔立卡農戶、殘疾農戶就業與脫貧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負責人是一名高位截肢的殘疾人,他自立自強,踏實肯干,在各級政府的支持與幫助下,建成具有一定規模的黑山羊養殖基地。在了解了合作社的經營情況、資金需求后,云南農擔與農業銀行香格里拉市支行共同為合作社輸送了金融活水,也為五境鄉的脫貧攻堅送去了農業政策的支持。
風雪中的足跡鐫刻著最深的牽掛
維西辦事處同時作為公司在維西縣開展“掛包幫”工作的一個聯絡點、一個工作站,2020年新春來臨之際,我和同事記掛著掛鉤戶的生產生活,于是我們決定去看望他們。
春節前夕的維西縣總是被皚皚白雪包裹得格外安靜、不染塵世。我們來到拖枝村村委會,向拖枝村陳書記了解掛鉤戶的生產情況和搬遷情況。隨后,踏著積雪前往移民搬遷點走訪慰問了掛鉤戶,與他們聊起家常和生產生活,掛鉤戶臉上露出舒暢的笑容,連連感謝黨和國家的關懷與農業政策的支持。回想著掛鉤戶歡喜過春節的話語,回望來時雪中的車轍和足印也覺得愈加可愛了幾分。
青春有了奮斗的印記 變得更加閃亮
作為農擔人,我們足跡遍布藏區山路,在高山積雪、成群牦牛的見證下,我從初出茅廬到對“農”有了深深的情感,都是量到質的蛻變。我們見證了朵朵羊肚菌撐起了“致富傘”、顆顆馬鈴薯串起了扶貧產業鏈、株株藥材根植于美好希望中。
回想來時路,寫過的每一個報告、盡調過的每一個行業,都是積累,或許覺得瑣碎甚微,但每每看到客戶們通過農業擔保貸款,獲得豐收的喜悅時,我努力與奮斗的初心都不曾改變。
“陳茜,有辦事處的同事反映,希望風控老師們多到現場指導工作,知道你們人手緊張,你看能不能協調一下?”“好的,我再試試。”
“陳茜,目前團支部活動,形式和實效都還需要創新和提高,你要帶領大家再思考?!薄昂玫?,我再試試。”
······
這個常把“我再試試”掛嘴邊的人,是公司團支部書記陳茜,同時,她也是公司黨總支部青年委員,風險控制部部門主管。在她的身上,你總能感受到一股不服輸的勁,“再試試”,不是一句敷衍推脫,而是一種堅持,一種態度,一種信念。
剛到農擔不久,陳茜便下派到玉溪辦事處拓展業務。辦事處剛成立,與政府,要極力爭取關注支持,與銀行,要努力打開合作局面,與客戶,要盡力掌握經營實情。農擔盡調,哪能天天坐在辦公室,“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就是最真實的寫照。一開始,陳茜也很怕項目盡調,曬黑臉不用說,最難熬的是蜿蜒的山路,可以暈車嘔吐一個來回。正是那句“我再試試”,讓陳茜踏遍了玉溪的座座大山,也讓如今的她面對各種崎嶇山路都能淡然處之。
在農擔,陳茜也完成了人生中身份的轉變,兒子的出生,讓她的肩上更多了一份責任。雖然工作繁瑣,但陳茜無論是周末還是節假日,親子時光都被她安排得豐富多彩。孩子的教育,她堅持親力親為,每到一個地方出差,所見所聞所食,就成了現成的親子素材。好家風,重在言傳身教,陳茜的“我再試試”也在潛移默化中傳遞給了兒子。小家伙獨立堅強,不怕輸,一副小小男子漢的可愛模樣,就是陳茜心中最暖的牽掛。
不甘于平凡,就要勇于嘗試,不甘于平庸,就要敢于挑戰。走出校園,放棄辦公室的舒適,選擇奔跑在田間地野,讓陳茜不斷實現自我提升,成長為了“農小茜”。她熱愛工作,精致生活,陳茜用“我再試試”把每一次嘗試和突破都當做生活的調味品,在她的世界里,生活永遠是絢麗多彩的。
青年人有青年人的活力,青年人有青年人的韌勁,用時代使命筑夢前路,希望每一個你我,都能在放棄或者動搖前說一句:“我再試試!”
云南農擔團支部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