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習近平主席在會見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時指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這三個“為”不僅發展了黨的十九大報告所講的“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體現了大國領袖的使命擔當精神。
“三為”具有寬廣的歷史基礎。它是在我國發展起來以后從大國走向強國的歷史方位上提出來的。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一歷史方位,就是大國成為強國即實現強起來的時代,是中國全方位確立其主體性并且有主動性的時代,是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并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在這一時代,習近平以大國領袖的使命擔當精神,提出了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這一“三為”思想。
“三為”具有深厚的實踐基礎。它是在總結國內外發展的實踐經驗教訓基礎上提出來的。改革開放以來的一定的歷史時期,在肯定我國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曾出現了物化生存這種“見物不見人”的現象。在總結我國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我們黨強化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黨的十八大以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實現強起來的新時代。實現強起來,意味著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后,當今世界出現三大難題,即全球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全球發展失衡、全球治理滯后。面對這三大難題,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世界一些國家出現了逆全球化態勢和貿易保護主義傾向,如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美國第一”、“美國再次偉大”。而習近平作為大國領袖,以使命擔當的氣概和精神,提出了“為世界謀大同”這一重大論斷。這一論斷的精神實質,就是他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這一思想的基本內容就是“世界多樣、國家平衡、文明互鑒、包容發展”。這實際上分別體現的是世界觀、國家觀、文明觀、發展觀和義利觀。顯然,這一論斷就是為解決當今世界三大難題而提出的,就是追求世界大同,即為世界謀大同。
“三為”具有重要的理論基礎。中華傳統文化具有“民為邦本”“世界大同”的思想資源。馬克思主義在本質上就是為人民立言的,它既強調解放無產階級,也強調解放全人類,推進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近代以來,所有中華兒女最偉大的夢想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十八大以后,我國進入實現強起來的新的歷史方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體現時代精神,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思想。
基于以上“三大基礎”,習近平提出了“三為”思想,這體現出他具有大國領袖使命擔當的氣概、品質和精神。
據《人民網》作者: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校一級教授 韓慶祥